我们的宗旨
本网讯 2022年9月4日,南京大学徐小跃教授受贵州大学东方思想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孔学堂邀请,在贵阳孔学堂开展题为《国学与人生》的学术演讲,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部分成员线上听讲。讲座由宏德基金会理事、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院长黄诚教授主持。
徐小跃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国学”,乃国故之学,是指中国过去的学术思想,又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国学寄寓在“经史子集”之中,国学的基础和核心是“道”,而道是由思想、精神和信仰所构成,且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对道之本体加以形象说明。
徐小跃教授勾勒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为主要线索论及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简略划分及其所具之时代性特征,形象地展示了中国文化具有的特征和特质。徐教授在演讲中深度诠释和开掘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生思想,且就“无为”思想内涵提出自己独特之洞见,即他从词源学、语言文字学以及个人哲学思想体悟三重维度分析和指出,“为”之本意乃变化之义,“无为”即无变化,无变化即恒常之道,颇有新意。
徐小跃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道德”建设,且特别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主要体现在儒家文化之中,而儒学的本质乃是一种“心性之学”;他强调儒家重人性、讲人伦、尚伦理,即重人文教化,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化成天下的责任则是体现在张载的“横渠四句教”中,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徐教授还指出,孟子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之“几希”即是“良心”,是将人与动物禽兽区别开来的根本,建立“人伦”之目的就是要变化人的气质,而让人过上符合“人性”的生活,并脱离和超越“近于禽兽”的生活。有亲、有义、有别、有序、有信之人伦,必然地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道德”之建设。
讲座中,徐小跃教授特别指出仁、义、礼、智、信之五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他认为,仁即爱,义即公平,礼即敬,智即良知(善),信即诚至,而对应爱、正、敬、善、诚,五常精神,即恒常不变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关联性,彰显传统优秀文化能够滋养社会。在徐教授看来,儒家重德性,仁、敬、忠、孝、慈、信、惠、顺,道德秩序才能建立起来。因为儒家重人伦,所以儒家重道德,且儒家的人伦关系是一种相对关系,并非局限在血缘关系中,而是扩充至非血缘关系之外。仁、义、礼、智、信具有更多普遍性,道德具有普遍性,才更具有实用性。中国传统文化蕴藏丰富的道德精神并能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是当代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思想资源。学习国学经典一定要与自身的生命紧紧相连,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在徐教授的视界中,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具有以人性为根、以人伦为纲、以道德为魂的显著性特征,并合乎人性与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
徐小跃教授的演讲妙语连珠、旁证博引、富有激情、生动活泼,且重视语言与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功能,故能够就所论及的哲学概念、思想范畴,使其晦涩意义清晰呈现,演讲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化复杂为简约,化高深为平实,并具有学术性、理论性、思想性、大众性、通俗性、价值性和关爱性的特点,深受听众喜爱和好评。
此次讲座,180余位海内外国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在线听讲,观众不仅在线上会谈群中向徐教授提问交流,而且部分听众通过视频与徐教授进行面对面对话,大家认为这是一场十分精彩的演讲,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再次聆听到徐教授的国学讲座。
(文/图 龙山)
宏德基金会学术秘书:黄先生
邮箱:Jiangsuhongde@163.com
邮编:210093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星云楼406
感谢您对江苏宏德文化出版社基金会官方网站的关注!欢迎您持续关注宏德文化基金会官方微信。了解更多我们的详情讯息。谢谢!
您的意见,我们在听!请将您想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告诉我们,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并与您取得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