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宗旨
本网讯 5月5日下午,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贵州民族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思政大学堂”启用仪式与研讨交流,在思雅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院长黄诚教授,受邀莅临现场参加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思政大学堂”系列讲座活动,并作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兼谈中国文化真精神与体相用”主题讲座。
(讲座现场)
本次专题党课由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宣传部、科研处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传媒学院党委、建筑工程学院党委、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东盟人文学院党委、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党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文学院党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党委等十家单位共同协办,相关部门领导和学生代表240余人参加,讲座由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朱德利主持;讲座结束后,接着举行了贵州民族大学“思政大学堂”启用仪式,贵州民族大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任达森出席活动并作讲话,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及学生代表50余人参加,启用仪式与研讨交流由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卢云辉主持。
讲座中,黄诚教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蕴丰富的中华文明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贯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灵魂,并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过程”、“习近平新时代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基因”、“中国文化的真精神与体相用”三个方面展开。
(讲座现场)
首先,黄诚教授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重大时代课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问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其次,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联,分析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基因,从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至党的二十大,贯穿了中华文化的原则立场和思想灵魂,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演进逻辑与中华民族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必须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化逻辑、思想逻辑与历史逻辑。
(讲座现场)
他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长期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实际体认,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重要理论源泉;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是贯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根思想红线,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中国化时代化特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建的重要文化资源;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的重要现实来源。这三个方面共同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时代化之特征,既是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科学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石,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
(讲座现场展示何尊铭文:“宅兹中国”“中国”)
再次,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文化的精神标识有多个方面,其集中体现在儒家思想真精神上。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思想主流意识,若以隋唐为分界,之前是诸子百家之学的重要创构及其影响时期,以诸子百家互动思想结构为主体而产生的儒家思想是主流主线,且成为影响中国学术思想界两千年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而隋唐以降,汉代传入的佛教与本土性文化深度交融,形成儒释道文化生态结构并产生重要影响,“三教合一”成为学术思想的主流性话语,儒释道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因此,从先秦诸子之学到唐宋以来的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发展态势,展现了整个中华学术思想史的完整脉络,而在此学术思想发展脉络中儒家思想文化毋庸置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故儒家思想真精神能够展示中国文化根和魂。儒学的真精神旨趣为性与天道,即中庸之道、中虚之道。《尚书(伪古文)•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之谓也。故“中”、“中庸”、“中道”、“中环”、“中和”等思想意涵,是中华学术思想的本体性概念和中国文化的根本性特质,是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精神标识性符号,也是中国人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生动体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即彰显了孔子之学贯通天人之道、创设修道之教、证成率性之道的精神气象。《中庸》又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表明中庸之道乃是科学之方法,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方法论与认识论;尊德性而道问学,是以德性为尊、以问学为道,尊德性是内修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道问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和方法,道即是真理的方向,知识方法则是通达真理的路径。“中庸之道”内蕴的“中庸”“中道”“中和”思想精华,不仅是中华学术的符号表征和精神标识,而且代表着中华学术的发展方向和历史定位。
(讲座现场)
因此,体认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思维与思想意境,即是要内外打通,回归内在的心性世界,建立认知世界的知识体系,打通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即所谓中、通也,即要天地人三才贯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深刻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故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则需要把历史的中国和当代的中国贯通起来,把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学、思、悟、用。
(讲座现场)
此外,他还强调中国文化是有意象的文化,其中以古代汉字为代表,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故应从文字意象体悟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并从中国文化的多象性,即图像、经典、音乐、艺术、书画、书法、武术等文化载体,全面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世界与思想面相。
最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和对贵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黄诚教授阐释了新时代贵州“中国文化”自信力。他强调,从地缘优势上看,贵州位于“文化南移”的西南区域,虽位处中国版图的西南边疆之域,然是亚洲版图的心脏地带,故有心怀天下的决心与使命;从文化资源来看,有以阳明心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文脉,有被誉为“天下府志第一”并代表方志学高水平的《遵义府志》,有“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的诗学成就,还有独具特色的多彩民族文化元素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色,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尤为重视,专门强调了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贵州具有得天独厚之优势,是新时代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思想文化根基。当下贵州正在推进屯堡文化与阳明文化研究转化传播两大重大文化工程,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未来一定能够实现文化后起与贵州腾飞。他认为,“我们要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于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和文化沃土中,奋力开创新时代贵州美好新未来,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讲座现场)
朱德利在讲座总结时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升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们要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助推贵州民族大学高质量发展。
(朱德利主持总结)
讲座结束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研讨交流暨贵州民族大学“思政大学堂”启用仪式在思雅图书馆一楼综合信息共享空间举行,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及学生代表50余人参加。与会嘉宾围绕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思政大学堂”建设进行交流。
(“思政大学堂”启用仪式现场)
卢云辉馆长首先介绍了“思政大学堂”的建设背景。他表示,图书馆历来重视立德树人、服务育人工作。他希望各学院各部门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好发挥好“思政大学堂”的育人功能。
(卢云辉主持)
朱德利书记在致辞时表示,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特殊功能。图书馆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的实际工作中,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作出图书馆应有的贡献。
(朱德利致辞)
任达森副校长讲话中表示,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思政大学堂”的启用正当其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他强调,图书馆要进一步整合文献、空间、管理服务及专家资源,通过打造特色亮点提升服务效能。他勉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本领能力,努力成为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
(任达森讲话)
黄诚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发言,他表示,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不忘初心之学”。同时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第一,筑牢思想根基,树立远大志向。第二,品读经典文化,增长文化智慧。第三,珍惜学习时光,提升专业能力。
(参加“思政大学堂”作交流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勤山要求青年:一是有理想,心怀“国之大者”,练真本领,实现人生价值;二是知敬畏,树立底线意识,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懂方法,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求真学问。
(徐勤山发言)
培训部党委书记廖啟志表示,修炼“心学”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通过养心明辨大是大非、培养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启用仪式结束后,与会师生一道参观了思雅图书馆。
(廖啟志发言)
(师生参观图书馆)
文/李汉乐
图/贵州大学文博专硕、中国史硕士研究生李汉乐、何音娥、郭晨曦、李儒霄
宏德基金会学术秘书:黄先生
邮箱:Jiangsuhongde@163.com
邮编:210093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星云楼406
感谢您对江苏宏德文化出版社基金会官方网站的关注!欢迎您持续关注宏德文化基金会官方微信。了解更多我们的详情讯息。谢谢!
您的意见,我们在听!请将您想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告诉我们,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并与您取得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