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

我们的宗旨

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
新闻资讯
管国兴:《远游》的哲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1-04-03   浏览:816次

3月31日下午,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管国兴先生在人文学院320会议室做了题为《<远游>的哲学解读》的讲座。此为厦门大学南强哲学第217期学术讲座暨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讲堂第五十三期活动。


微信图片_20210403130325

管国兴,现任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正高级经济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易经哲学、中国管理哲学。2009年起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成果出版工作,创办《宏德学刊》,编印《段玉裁全书》《清水江文书》等。


管国兴先生注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他主张参照《周易》《礼记》《道德经》《逍遥游》等文本中的意象和概念来解读屈原的《远游》。管先生主要从四个层次对《远游》进行了解读

第一层次,从“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中,管先生指出屈原远游的直接原因。即屈原在遭受世俗与来世之不确定性的双重迫阨时,想要寻得天之定则,以面对困阨,于是有了远游之心。


   

    第二层次则是“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这显示了屈原走上了修炼之路。屈原在空间上按照从东到西、由南至北的顺序进行修炼,逐渐将自我之心与天道、四方相融合。




第三层次则是“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文本到这里,显示屈原此时身体已然轻盈飞升,内心澄澈,被飞龙所载,若《道德经》言“载营魄抱一”,可无离也。

最后一个层次则是“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这是屈子得道后的具体表现,须臾之间,万起万灭。此时屈原已经与道合一,人间善恶、天之定则何足道哉?管先生最后又指出,即使此时,屈原依然铭记故土,又着重强调了屈原的高洁品质,认为一个人当立志高远,在世出世,在世忘世。



接着是提问讨论环节,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十分热烈。朱人求老师、曹剑波老师、黄永锋老师分别从儒学、外国哲学和道学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这个讲座的感受。府建明先生顺着曹剑波老师提的“以什么视角来阅读传统经典”的问题,认为不同学科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要将读书和做学问进行有机的统一。钟海连先生则感悟到从屈原身上看到了中国古圣先贤大致相同的自度度人的生命轨迹。他认为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就在于最终都会回归到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生命轨迹之中。张行津、崔田田等同学就道教上清派与《远游》之间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最后,朱人求老师用两句话对此次讲座做了总结,即“身在人间,心在天上”,以及“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博士后林銮生供稿,转自“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025-89687537

宏德基金会学术秘书:黄先生

邮箱:Jiangsuhongde@163.com

邮编:210093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星云楼406

感谢您对江苏宏德文化出版社基金会官方网站的关注!欢迎您持续关注宏德文化基金会官方微信。了解更多我们的详情讯息。谢谢!
您的意见,我们在听!请将您想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告诉我们,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并与您取得联系。谢谢!

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
扫码了解更多
备案号: CopyRight © 2022 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